汉平帝刘衎 康陵
# 全文总结:
他介绍了西汉王朝的历史变迁和几位皇帝的统治情况,包括刘邦、杨坚、李渊和刘衎等人。他强调了国家领导者的励精图治和人民的奋斗精神对国家的重要性。通过描述帝陵的规模和历史事件,展示了西汉王朝的辉煌和衰落的历史。
# 正文:
# 西汉末代皇帝陵墓之谜
位于咸阳以北的西汉最后一座帝陵隐藏着无数王朝密文,修建如此庞大的帝陵的真相令人唏嘘。陵墓主人刘基子是一位八九岁的少年,他继承帝位的方式充满了阴谋和权力争斗。太皇太后王政君和王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最终导致了西汉王朝的寿终正寝。
发言人1 01:29
这里是位于咸阳以北7.5公里的渭城区周陵乡大寨村,一座巨大的陵墓矗立在村东,守望着一个王朝落寞的背影。陵墓主人的人生平淡却令人唏嘘,他是西汉最后一位皇帝。他的帝王生涯与人类文明一同步入以公元纪年的一个世纪,但仅仅过了五年,他便抱憾而亡。有人说他不幸病故,也有人说他被权臣镇杀。无论真相如何,西汉王朝也在三年后寿终正寝。作为西汉的末代皇帝,他的帝陵体量似乎过于庞大,一个毫无作为的亡国之君,怎能拥有此等规模的帝陵?是谁为他修建帝陵,维持天子的尊严?而那个人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缜密心机?这一座埋藏着无数王朝密文的陵墓,就是西汉最后一座帝陵。抗辩。
发言人1 03:43
公元前一年,一队人马护送一辆马车走在通往京师长安的大道上。马车中端坐一个八九岁的少年情绪有些不安。他叫刘基子,来自中山国,此去长安是为了继承帝位。
发言人1 04:13
不久前,汉哀帝流星突然驾崩,以大司马董贤为首的朝臣们手足无措,朝局陷入一片混乱。东衔本为汉哀帝的男宠,并无真才实学,此时只会在太皇太后王政君面前哭哭啼啼,不成体统。王正军已经70岁了,这位传奇般的太皇太后历经元帝、成帝、哀帝三朝,看尽了汉家王朝的起起落落。
发言人1 05:03
王正军向董贤询问如何安排丧事,董贤不知如何作答,只得除去官帽,向太皇太后谢罪。王政军对董贤说,新都侯王莽处理过先帝的丧事,必然知晓旧例,我令王莽帮助你好了。董贤慌忙磕头,感激不尽。王正军此举已在借机清楚董事势力,令王室外戚重获权柄。果然,王莽借机弹劾动线,禁止他出入殿中司马府大门。罪名是在哀帝病重期间,董显侍奉不周董显战战兢兢,赤脚步行前往殿廷谢罪。
发言人1 06:09
不久,王莽以太皇太后的名义发布诏令,指出自董先入宫以来,国家阴阳失调,灾害频发,且动弦不通穴道,担任大司马不能令人满意。现在朝廷要收回大司马印绶,令董贤罢官回家,永不叙用。董贤自知天下已无立足之地,与妻子双双自杀,结束了自己可笑可怜的一生。王莽则出任大司马,录尚书事,监管军事令及禁军,再次权倾天下。
发言人1 07:07
此时,王莽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汉哀帝没有自私,只能在皇族宗室当中选一个人来继承皇位。哀帝承袭自成帝安,理应在成帝的后代中选择,但成帝本就无字,只能上溯至原地。元帝仅有一孙,就是中山王刘机子。最终为便于控制朝局,王莽决定立九岁的刘基子为帝,而刘基子也算是替父亲圆了皇帝梦。
发言人1 07:59
八年前,刘吉子的父亲刘兴在于定陶王,也就是后来的汉哀帝刘兴的竞争中落败,愤懑不已,在他看来,汉室江山必然会败坏在汉哀帝手中。正巧刘行刚得一子,起名机子,机就是簸箕。名字往往寄托了父母对子女的美好祝愿。刘醒为什么要给儿子娶这么低贱的名字呢?其实机子一名大有深意。
发言人1 08:47
殷商末年,商纣王的叔父叫做极子,极子为人正直有礼,深得百姓爱戴。殷商亡国后,妻子带领移民向东北迁徙,在朝鲜半岛北部建立了国家,史称鸡字朝鲜。刘兴以古代先贤来命名自己的儿子,不仅是表达对先贤的仰慕,更是暗凤汉哀帝的后嗣,会成为商纣那样的亡国之君。刘季子三岁时流行病故,他不会想到自己虽然没有机会坐上皇帝宝座,儿子却成为了西汉王朝最后一位皇帝。
# 汉平帝的傀儡统治与康陵的建造
公元前一年,刘继子继承皇帝之位,史称汉平帝。对于病入膏肓的西汉王朝来说,一个九岁的君主实在是太小了,但对王莽来说,刘季子作为一个傀儡,一切正好。刘季子虽然毫无作为,但他的帝陵康陵却令人叹为观止。康陵规模宏大,陪葬规格较高,完全不像亡国之君的陵墓。康陵建于渭水北岸的黄土台塬上,地势较为平坦,海拔高度420米至430米。康陵陵园将汉平帝帝陵陵园与王皇后陵等囊括在内。其陵园的院墙南北长近1700米,东西宽1420米,原墙为夯筑结构,宽3.8米,今日残高约1米。康陵的封土这么大又是为什么呢?以刘基子的年纪,对自己的守灵未必特别关注,王莽才是康宁的真正营建者,为何要将康陵封土修建的如此高大?是为了彰显天子之德,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还是对汉平帝充满愧疚?汉平帝真的是被王莽所害吗?也许我们需要回顾这对君臣的关系。
发言人1 09:57
公元前一年,刘继子继承皇帝之位,史称汉平帝。对于病入膏肓的西汉王朝来说,一个九岁的君主实在是太小了,但对王莽来说,刘季子作为一个傀儡,一切正好。刘季子虽然毫无作为,但他的帝陵康陵却令人叹为观止。
发言人1 10:33
史料记载,康陵规模宏大,陪葬规格较高,完全不像亡国之君的陵墓。康陵建于渭水北岸的黄土台塬上,地势较为平坦,海拔高度420米至430米。康陵陵园将汉平帝帝陵陵园与王皇后陵等囊括在内。其陵园的院墙南北长近1700米,东西宽1420米,原墙为夯筑结构,宽3.8米,今日残高约1米。考古学家在康陵陵园东西北三面均未发现文字,仅在南墙中部有一处门直通,长83米,宽9米,中间的门道宽度达到11米。
发言人1 11:48
康陵的帝陵。陵园平面近似方形,帝陵封土位于陵园中央,底部边长约220米,顶部边长约55米,现存高度约为26米。与其他西汉帝陵不同,唐陵的帝陵封土在距离顶部4.5至6米处的地方外扩内收,形成了两层覆斗状的结构。康陵为何呈现这样奇怪的面貌?这与西汉帝陵的理智难道没有冲突吗?
发言人1 12:35
中国古代帝王墓葬的封土主要有三种形式,唐代帝陵阴山为零,将墓穴修在山体之中。明清帝陵则多用宝城宝顶石,用砖砌成圆形的围墙成宝成那片黄土夯实,顶部做成穹隆状成宝鼎。复斗方上时封图则为秦汉帝王所常用。这种封图在地宫上方用黄土堆成方形的夯土台,如同一个倒扣着的窦。有些赋斗方上世封土会采用逐级收缩的造型,著名的秦始皇陵就是用黄土堆成的三级逐渐收缩的夯土台。也有一些复斗士封土采用了两级收缩的出台刑具。
发言人1 13:47
比如康联将西汉帝陵放在一起,很容易发现汤陵封土是仅次于茂陵的西汉第二大帝陵封土。茂陵封土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相得益彰。康陵的封土这么大又是为什么呢?以刘基子的年纪,对自己的守灵未必特别关注,王莽才是康宁的真正营建者,为何要将康陵封土修建的如此高大?是为了彰显天子之德,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还是对汉平帝充满愧疚?恐怕只有王莽能够回答。
发言人1 14:53
一直以来有一个说法,王莽为篡夺汉室江山,朕杀了汉平帝。这是真的吗?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东郡太守翟谊。汉平帝死后,王莽摄政,翟逸率先起兵讨伐王莽,在陶莽西文中称王莽镇杀孝平皇帝,号召天下反对王莽。唐代经学大家颜师古为汉书做注释,认可翟逸的说法,并详细描述了王莽利用腊月为皇帝进浇酒的机会,在酒中下毒,宋代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言与严师谷无2,闫氏骨和司马光言之凿凿,难道汉平帝真的是被王莽所害?也许我们需要回顾这对君臣的关系。
# 汉平帝的名字问题
刘继子即位后,王莽代理政务。由于汉平帝的名字有低贱之嫌,王莽从儒家学说中找到理由,要求改名。王莽从春秋公羊传中引用一句,认为用两个字作铭不合礼法,要求改名。新名字必须与旧名字有关联,经生推测王莽从诗经中获得灵感,将汉平帝的名字改为刘看。王莽的政治野心开始膨胀,拉拢亲信消除异己。王莽的女儿成为皇后,王莽再次成功使用以退为进的策略。王莽加封为宰衡,表彰他的贡献。
发言人1 16:16
刚即位的刘继子当然无法处理政务,只能由大司马王莽代理。王莽儒学造诣颇高,也是一个人尽皆知的道德楷模。这样的人独揽大权,天下并没有什么人不幸福。但有一件事却令王莽有些烦恼,这就是汉平帝的名字问题。刘吉子做了皇帝还叫继子,难免有自我诅咒之感。当时天灾人祸不断,兆头十分不妙。而那些不知道几字真实含义的人,也觉得皇帝的名字太过低贱,所以刘吉子必须改名,然而改成什么好呢?
发言人1 17:23
从汉武帝时代开始,西汉的学术氛围就逐渐以儒学为主,此时儒学更是官方主流的意识形态。为皇帝改名字,最好能够引经据典,从儒家学说中寻找理由,这对王莽这样的经学大家来说不成问题。他从春秋公羊传中找到了一句,话机二名,二名非礼也。意思是说,用两个字作铭不合礼法,且要受到讥讽。于是王茂龄中国不得有二名,也就是说,不仅皇帝要改名,天下所有以两个字为名的人都要改名,他甚至派专人前往匈奴,让匈奴单于也遵照此令。
发言人1 18:36
理由找到了,怎么改呢?首先要文雅吉祥,还不能彻底背离流星给儿子取名机子的初衷,否则显得汉平帝对生父不尊重,与以孝治国的国策不符。因此,新名字必须找到与旧名字之间若有若无的一丝关联。殷商时期机子的封国在缉战国时代属于燕国领土,直到汉代也被称作燕帝。可见烟与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过汉室刚刚经历过赵飞燕燕啄皇孙的惨剧,因此不便直接使用。诗经南有家语中有这样一句诗,嘉宾试验一看,在这句话中,晏字与宴会的宴相通,意思是宴饮嘉宾,其乐淘淘。有学者推测,王莽很可能从这首诗中获得灵感,将宴与看联系在一起,把汉平帝的名字改为刘看,得到了儒生的响应。
发言人1 20:22
此后,王莽的政治野心开始膨胀,不断拉拢亲信,消除异己。刘衎即位不久,益州向朝廷进献罕见的黑白两只野鸡,群臣纷纷上书说这是因为王莽行周公之事,有定国安憾之功,因此上天降下祥瑞以示表彰。趁着祥瑞乍现,群臣上表请求赐王莽安汉公的封号。王莽假意推辞再3,才不情不愿地接受。
发言人1 21:19
公元三年,王莽通告天下,博采名门之后,为12岁的汉平帝选拔皇后,并特意声明自己的女儿不参与选后,可是每天都有人上书请愿,安翰宫的人品和德操无人能及,他的女儿为什么就不能参与选后呢?于是,王莽的女儿获得了最广泛的支持,顺利成为皇后。王莽以退为进的策略再次成功。然而王皇后与刘汉的婚姻生活究竟如何,史书上却没有记载,刘阚听任王莽的摆布,心情想必不会很好,对王莽的女儿能有多少好感呢?
发言人1 22:29
不久,群臣再次上书邹庆,加封王莽为宰衡。这个称号是什么意思呢?辅佐周成王的周公旦,官名大灾。辅佐商汤的贤相伊尹,尊号阿衡。众臣意在以载恒之后来表彰王莽的贡献。
# 王莽篡位与刘戡之死
该对话片段讲述了公元四年汉平帝加封王莽为宰衡,王莽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并得到儒生的拥戴;一年后朝臣们提议为王莽加九锡,王莽距离篡位仅一步之遥;刘戡作为前朝皇帝、王莽的君父,在新朝中却变成了王莽的驸马,身份尴尬;王莽称帝后修建了高规格的帝陵,改变了王刘两家的关系;王莽的新朝最终崩塌,王皇后自焚而死,康陵的后陵可能只是一座衣冠冢;通过对帝陵的发掘与还原,可以展示中华民族曾经的成就与荣耀。
发言人1 23:00
公元四年,汉平帝加封王莽为宰衡,王莽也俨然将自己看作新时代的圣人,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得到儒生的拥戴。一年后,朝臣们再次集体上书,提议为王莽加九锡。九锡是皇帝封赏的九种礼器,分别是车马、衣服、略玄、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工时和剧场。任何人受到了加九锡的表彰,就意味着无法再从皇帝处获得更高的封赏与荣誉,除非娶天子而代之。
发言人1 24:03
王莽距离窜位仅一步之遥,刘戡难道,无动于衷吗?刘戡并非昏庸之辈,他的无能是因为太年轻,缺乏斗争经验,更何况当时天下人都认为王莽贤德,当时竟有近50万人上书朝廷支持王莽加酒席。考虑到西汉末年的全国人口数,几乎所有有能力上书的人都表示了对王莽的肯定,这样的王莽,刘戡岂能驾驭?
发言人1 25:00
即位第五年,刘汉生病,王莽祈祷上天愿意带刘看而死,其惺惺作态的嘴脸更令刘看心生厌恶。或许在他弥留之际,会想起祖先。在刘看之前,汉文帝刘恒和汉宣帝刘询都曾以藩王身份君临天下,分别开创了文景之治和昭宣中兴两段盛世。但刘看与他们不同。汉文帝和汉宣帝在被选为继承人之前,早已为执掌国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刘凯入京即位时年仅九岁,且被王莽操控,刘凯根本不可能得到任何有用的教义和宝贵的执政经验。只有时间能够帮助刘戡。刘衎继位时,王莽已经45岁了,而刘看青春年少,当王莽老去,他还有机会执掌乾坤,但历史没给刘看这个机会。
发言人1 26:41
关于刘汉的死,史书语焉不详,班固在汉书平地记中的记载是坪地病重,发病之时无法言语,因此连遗诏也未能留下,看起来,刘汉的死因的确有些蹊跷,难道他真是被王莽毒死的?其实这样的说法并没有太多的道理。首先,班固是东汉的历史学家,他的立场从来是以刘汉为正统,王莽为篡逆,如果王莽镇沙坪地数十,班固没有理由不大书特书。其次,根据汉书的记载,当年翟逸起兵,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打出王莽镇沙坪地的旗号,翟逸之后的东汉人也没有这种说法,至于颜师古和司马光,距汉平帝更是遥远,所言不足全信,既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刘戡是被王莽所害,那王莽还有什么理由和必要为刘凯修建规格这么高的帝陵呢?王莽在历史上以惯于作为著称,认真的以天子之礼安葬流堪,继续维护自己的道德楷模形象是王莽着重考虑的,而修建高规格的帝陵则是最好的体现。这就是王莽大为寺镇一,滴水不漏。就连王莽的女儿也对父亲的虚伪嗤之以鼻。三年后,王莽篡夺汉室江山,建立新朝,王皇后把自己深锁宫中,不再见任何人。然而,许多事情不是这名弱小的女子所能左右的。
发言人1 29:32
今天的人们在参观王皇后陵园时能够看到,王皇后陵园位于康陵陵园东南方,陵园的面积竟然远超帝陵陵园,如果从空中俯瞰,后零的位置更加居中,帝陵倒像是后陵的陪葬墓一般。更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后陵陵园竟由内外两重陵园组成。考古学家将外面较大的陵园称作王皇后外陵园,将较小的内陵园称作王皇后陵园。王皇后外陵园由原墙与雀门组成,边长830米,陵园墙宽3点5米至5米,共有5座雀门遗址。内陵园平面为南北向的长方形院墙,南北长422米,东西宽316米。后陵封土位于内陵园中心,呈覆斗形,底部边长约80米,顶部边长约30米,现存高度为11米。
发言人1 31:12
王皇后的陵园之所以如此布局,当然与王莽有关。王莽称帝后,刘戡的身份十分尴尬,他曾是前朝的皇帝,王莽的君父,但在新朝中却又变成了王莽的驸马,这是一种奇怪而又扭曲的关系。今天我们看到的王皇后陵园外围墙,很可能是王莽称帝后加修的,在视觉上造成了王皇后陵园比汉平帝陵园规模更大、规格更高的感觉,从而悄然改变王刘两家的关系,抬高王莽的地位。王皇后对父亲的做法一言不发。
发言人1 32:20
15年后,王莽的新朝在各地义军的打击下崩塌了。攻入长安中大火熊熊,宫娥们拉着王皇后的手,劝她投奔汉军。王皇后凄凉的叹道,我哪有脸面去见汉家的人。说完挣脱宫娥之手,毅然走进火海。
发言人1 32:57
这位至死忠于汉室的皇后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东汉建立后,刘姓宗室追封她为孝平皇后,也葬入康陵,接受刘氏后代的供奉。不过,王皇后自焚而死,遗体几乎不可能留存,康陵的后陵可能只是一座衣冠冢。这是一座特殊的帝陵,这是一座奇怪的帝陵,这是一座划分了两个时代的帝陵,康陵见证了曾经辉煌灿烂的王朝走向覆灭。西汉,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继秦之后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在经历了210年的风雨之后,终于轰然坍塌。这是一段非凡的记忆,这也是一段哀伤的记忆,而这一切最终都凝聚在了这些高大如山的帝陵之中。通过对它们的发掘与还原,历史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展示着中华民族曾经的成就与荣耀。
发言人1 34:46
汉代,一个奋发进取的时代,是中国人第一次迈向世界,一举奠定了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更奠定了中华民族此后2000年的文化底蕴。汉代也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帝王将相层出不穷,铸就了不可磨灭的丰碑。东西两汉奠定了今日中华版图的宏大基础,维护了长达四百余年的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华文明才能够展翅高飞,创造辉煌。2000年来,十一座西汉帝陵默默挺立,时光可以消磨他们的棱角,却无法阻挡那纵横天下的王者之气。历史无数次的证明,当一个国家的领导者能够励精图治,带领人民奋发图强,这个国家便如朝日般生机勃勃,拥有改天换地、鼎立千秋的自信与豪情。汉代的荣光虽已远去,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将伴随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度进入崭新的时代。
发言人1 37:16
往事今生尘飞扬,孔雀残垣在身旁。你我像个黄土街。往事的时间,他。
发言人1 37:45
带我飞燕。留存时间就。
发言人1 37:58
不是不亲。
发言人1 38:03
星星也。
发言人1 38:10
青木花田清醒。
# 要点回顾:
# (1)康陵陵园的规模有多大?
康陵陵园南北长近1700米,东西宽1420米,原墙为夯筑结构,宽3.8米,今日残高约1米。
# (2)康陵的帝陵封土呈现怎样的面貌?
康陵的帝陵封土在距离顶部4.5至6米处的地方外扩内收,形成了两层覆斗状的结构。
# (3)中国古代帝王墓葬的封土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中国古代帝王墓葬的封土主要有三种形式,唐代帝陵阴山为零,明清帝陵则多用宝城宝顶石,复斗方上时封图则为秦汉帝王所常用。
# (4)王莽为什么要把汉平帝的名字改为刘看?
王莽从儒家学说中找到理由,引经据典,认为两个字作铭不合礼法,因此要将汉平帝的名字改为刘看。
# (5)王莽的女儿为什么能成为汉平帝的皇后?
王莽的女儿获得了最广泛的支持,顺利成为汉平帝的皇后。
# (6)王莽对刘戡的态度是怎样的?
王莽距离窜位仅一步之遥,刘戡并非昏庸之辈,他的无能是因为太年轻,缺乏斗争经验,更何况当时天下人都认为王莽贤德,当时竟有近50万人上书朝廷支持王莽加酒席。
# (7)王莽为刘看修建的帝陵规格有多高?王皇后的死因是什么?
王莽在历史上以惯于作为著称,认真的以天子之礼安葬流堪,继续维护自己的道德楷模形象是王莽着重考虑的,而修建高规格的帝陵则是最好的体现。关于刘汉的死,史书语焉不详,但刘汉的死因的确有些蹊跷,难道他真是被王莽毒死的?其实这样的说法并没有太多的道理。
# (8)王皇后的陵园布局是怎样的?
王皇后的陵园位于康陵陵园东南方,陵园的面积竟然远超帝陵陵园,由内外两重陵园组成。王莽称帝后,王皇后陵园外围墙很可能是王莽加修的,目的是悄然改变王刘两家的关系,抬高王莽的地位。
# (9)汉代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是什么?
汉代奠定了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更奠定了中华民族此后2000年的文化底蕴。汉代也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帝王将相层出不穷,铸就了不可磨灭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