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 长陵
# 全文总结:
介绍了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所在地,讲述了刘邦陵墓背后的故事,提出了疑问和思考,描述了刘邦躺在陵寝中的情形,以及长陵作为刘邦胜利的丰碑。他还讲述了刘邦营建长陵的背景和目的,以及长陵的规模和布局。最后,他提到了吕后的后陵和刘邦的驾崩。他表达了对时间的珍惜和对历史的思考,认为刘邦和子孙们共同铸就了中国汉文化的宏基伟业。
# 正文:
# 咸阳原:古都遗址和西汉帝陵
咸阳原是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所在地,也是西汉王朝的皇家墓葬区。在这里,九位西汉帝王长眠,其中还包括汉高祖刘邦。汉代奠定了今日中国政治版图的基础,确立了中华文化的底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力量。咸阳原作为西汉文化的肇兴之地,沉默如山,永远守望着这段辉煌的历史。
发言人1 00:00
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在此建立李周强邦。公元前221年,始皇嬴政再次统一中华大地。公元前202年,高祖刘邦再次创建大汉王朝。公元581年,文帝杨坚在此打造强隋帝国。公元618年,高祖李渊再次开创盛唐版图,再次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再次形成伟大之城。
发言人1 00:46
十三古都遗迹辉煌依存。记忆历史,春秋更替,千年后人永济,一座座城池轰然倒塌,一座座宫阙相继凋零,一座座帝陵依然耸立,一座座宫碑清晰可见。王朝传承,华夏古都,昔日辉煌,今日奉献,西汉祭灵。
发言人1 01:38
这一片古朴苍凉的黄土高原,位于陕西关中地区的渭河北部,名叫咸阳原。今天这里是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所在地。而在历史上,这里不仅是大秦帝国都城所在之处,更是整个西汉王朝的皇家墓葬区。九位西汉帝王在此长眠。千百年来,9座恢宏壮丽的西汉帝陵,如同一列东西排开的丰碑,与西汉另外两位皇帝的陵墓西安东郊白鹿原的霸陵和南郊的杜陵一起,见证了整整一个时代的兴衰更替。
发言人1 02:50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西汉朱棣陵在古老的咸阳原上,构成了一条规模宏大、结构严谨的西汉帝陵遗址带那些遗失的地方长眠于此,沉默如山。
发言人1 03:20
这一块汉民族的肇兴之地,以其沉稳厚重的性格,孕育了强盛一时的秦汉文化。如果说秦朝不过是历史的昙花一现,那么绵延四百多年的汉朝则不置为汉文化的真正奠基者。汉代奠定了今日中国政治版图的基础,汉代确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底蕴。汉代,中国人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力量,还是在汉代,汉民族的概念开始成型。从此,中华民族开始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开疆拓土,纵横寰宇,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民族史诗。
发言人1 04:34
一切都缘起于这座帝陵的主人。长陵是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陵墓。这位中国历史上首位平民出身的皇帝,不仅开创了一个伟大的王朝,也拉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
# 刘邦陵墓与未央宫的建造
刘邦选定咸阳园为西汉王朝的皇家墓葬区,他的陵墓留下了许多谜团。他的皇后拥有几乎同样大小的陵墓。萧何修建的未央宫被刘邦反对,但他最终证明了未央宫的必要性。未央宫彰显了大汉王朝的王者气概。
发言人1 05:26
作为西汉王朝的创造者,刘邦为自己和子孙后代选定了修陵的绝佳位置咸阳园。咸阳古原风水极佳,还是前朝故都旧地。此后的200年中,这里始终是西汉王朝的皇家墓葬区。以性格复杂、手段强硬著称的刘邦,在他的陵墓上留下了大量难以揣度的谜团,长陵的名称从何而来?他为什么要将自己的陵墓修建在前朝国都宫阙之畔?他的性格是否影响了帝陵的营建?他又为什么要驱动千万人来为自己守护陵墓?而他的皇后竟然拥有与他几乎同样大小的陵墓,这又意味着什么?
发言人1 06:45
刘邦这个秦王朝的小小亭长,在经历了秦末天下大乱和惊心动魄的楚汉战争之后,中和尚他亲手埋葬了强悍的霸气,又在垓下一战击破项羽,他环顾宇内,从此再无敌手。这个人是著名的汉初三杰之一,丞相萧何。这位在楚汉战争期间为刘邦坐镇后方的良乡,是当之无愧的开国第一功臣。
发言人1 07:29
陛下修造帝陵,为我我大汉立国之本。帝陵以宏大壮丽宜城,天子之威夫,臣民之心震慑不成。天子登基,要为自己营建奢华的陵墓,这不仅关系到帝王的个人享受,也是巩固政权的手段,帝陵体现的是一个国家雄壮的国力,既是一种夸耀,也是一种震慑,然而,萧何修建帝陵的建议竟然遭到了刘邦的反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不是唯一的一次,在一座大型宫殿的营建过程中,刘邦提出反对意见。
发言人1 08:29
这处今天荒草丛生的遗址,曾经是西汉第一宫未央宫。未央宫是中国最负盛名的皇家宫殿之一,在后世的诗词歌赋中,它几乎成为了汉宫的代名词。未央一词出自诗经,意如何起夜未央。未央是没有尽头的意思,也含有没有灾难、平安长生的含义。未央宫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明清紫禁城的六倍有余。未央宫内约有主要建筑四十余座,其中最高大的未央宫前殿居于全宫正中,台基南北长400米,东西宽200米,最高处达15米。今天人们依旧可以找到高大的夯土台基。
发言人1 09:52
未央宫由丞相萧何负责营建,其宏大奢侈为刘邦所不悦。他曾怒斥萧何,说天下尚未安定,成败亦无定论,为什么要修建这样宏大的宫殿呢?萧何平静地回答,天子富有四海,只有壮丽的建筑才能彰显其无上的威严。
发言人1 10:32
未央宫最终在秦宫废墟的基础上拔地而起。历史最终证明,未央宫的营建不仅为刘邦及其子孙提供了舒适的生活与办公环境,更彰显了大汉王朝四海宾服的王者气概。
# 刘邦修建帝陵的担心与策略
刘邦担心修建宫殿与帝陵耗资巨大会导致社会不稳定,他决定放走骊山图并落草为寇。然而,骊山图的逃亡间接促成了刘邦的反叛。汉初国家状况无法与秦朝相比,刘邦面临两难,既要修建宏大的帝陵,又要维护社会稳定。最终,他修造了长陵,并在其中安置了豪华的寝殿和便殿。长陵的规划布局借鉴了西汉长安城,陪葬墓区规模巨大,陪葬人数近百人,其中包括功臣周勃。周勃墓中出土了彩绘兵马俑和玉片,展示了长陵的高贵与辉煌。
发言人1 11:05
然而史料记载,刘邦是一个天生豪爽,喜爱享受的人,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因为修建宫殿与帝陵耗资巨大而忧心忡忡?刘邦到底在担心什么?秦朝末年,曾任泗水亭长的刘邦押送一对骊山土前往骊山,为秦始皇修造陵墓。秦始皇陵的工程异常浩大,骊山徒们畏惧即将到来的严酷劳役,纷纷半路逃亡。不久,这对骊山图便所剩无几,即便准时抵大里山,刘邦也将面临严酷的惩罚。以秦代律法之苛刻,刘邦凶多吉少。思虑再3,刘邦决定趁夜放走所有的篱山图,自己则落草为寇。多年之后,他将亲手埋葬这逼迫自己流落江湖的王朝,开创崭新而辉煌的历史。可以说,骊山图的逃亡间接促成了刘邦的反叛。当年秦始皇横征暴敛去世,70万人为自己修建陵墓,历时39年方告完成,最终却成为了导致秦国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发言人1 13:06
帝陵的营造对国家消耗巨大,极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作为曾经造反的当事人,没有人比刘邦更懂得这一点,他担忧的是,如果自己也像秦始皇那样穷奢极欲的营造帝陵,就有可能逼反第二个甚至第三个、第四个刘邦。实际上,汉初的国家条件根本无法与秦朝相比,历经战乱的国家一贫如洗,皇帝甚至找不到4匹同色的马来拉车,大臣只能乘坐牛车,以秦之强,尚且不堪承负帝陵营建,何况皮壁的汉朝?于是刘邦陷入了两难,帝陵必须要修,而且要修得宏大壮丽,如何才能在达到这一目的的同时,维护社会的稳定,避免亡国之危呢?
发言人1 14:25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刘邦最终还是为自己修造了恢宏壮丽的长陵,这是西汉王朝的第一座帝陵,意义非凡。长陵又名长山,是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的合葬墓,坐落在长安城北的咸阳原上,与未央宫隔渭水相望,长陵之所以得名于此地,故名长平。或长平板有关。同时在古代汉语中常通常长者,尊长也。刘邦贵为开国君主,其名曰长,实至名归。
发言人1 15:24
长陵陵址选在了咸阳人的最高点,位于秦咸阳宫旧址之畔。长陵以东是陪葬墓区,陪葬墓从陵园东门一直延伸到清河岸边,绵延7.5公里。长陵以北则是面积巨大的长陵。
发言人1 15:53
长陵的陵园遗址至今尚存。陵园平面呈方形,边长780米,周长3120米。陵冢位于陵园的南部,高祖零在昔吕后陵在东,相距约280米。巨大的帝陵封土堆呈覆斗形,全部由黄土夯筑而成,底部东西宽153米,南北长135米,整体高达31.94米,远远望去,如风挺立,巍峨雄壮。长陵的陵园内外布满了豪华的寝殿、便殿等礼制建筑,俨然是为刘邦营建的另一座大型宫殿。实际上,长宁的规划布局的确借鉴了西汉长安城的规划布局。
发言人1 17:13
寝殿是汉代皇帝陵园中的主要祭祀场所。长陵的寝殿内陈设有汉高祖的衣冠几杖相声之句,也就是刘邦生前的服装冠冕。每天都有专人恭恭敬敬的为其送上四次饮食,并严格遵守随鼓楼礼备诊治灌水陈言句的规则,这就是日祭于寝的礼仪制度。便便是在举行重大祭祀活动前后供参与人员休息的场所。这里同样供奉着皇帝生前穿过用过的衣物,供后人四时祭祀。
发言人1 18:15
长陵的陪葬墓区规模巨大,陪葬人数近百人,每个墓冢占地不多,井然有序,那些曾经跟随刘邦出生入死的功臣,如萧何、曹参、周勃等人,死后大多陪葬长陵。周国墓是长陵陪葬墓中声名显赫的一座墓葬。周勃为汉初名将,从公元前209年起就跟随刘邦,深得刘邦信任。在周勃墓的从葬坑中,出土了驰名中外的三千彩绘兵马俑。这些兵俑大的有近50厘米高,小的有45厘米高,虽不及秦兵马俑高大,但个个威武雄壮。他们身披铠甲,手持武器,似乎随时准备踏入战场。
发言人1 19:39
随着考察的深入,考古学家在周勃的墓葬中发现了两百余枚玉片,个别玉片上还残留着银丝。显然周伯是身着银缕玉衣下葬的这在西汉是极高的丧葬规格,只有对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大臣才能享有此等殊荣。今天,人们无法亲眼见到长陵地宫中究竟如何富丽堂皇,只有通过历史文献和考古勘测去推测这座西汉第一帝陵内部的风采。周博的墓葬正好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长陵的高贵与辉煌。种种迹象表明,刘邦并没有使自己的陵墓规格缩水太多,西汉王朝也没有走上秦朝覆亡的老路。刘邦究竟进行了怎样精心谋划才做到了这一点?答案也许就在这片距离长陵不远的秦咸阳宫里遗址上。
# 长陵:刘邦的胜利丰碑
咸阳北阪是咸阳人的另一种称谓。秦王朝建都咸阳,于咸阳北板营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咸阳宫。刘邦看中了咸阳原绝佳的风水,在咸阳宫废墟旁修建长陵,通过经济、政治和军事三个方面进行缜密的谋划布局,巩固国本。长陵不仅是一座帝陵,还将成为维护王朝政治稳定的屏障。刘邦借助营建长陵邑令,迁徙关东贵族和豪强到关中,以消除地方势力和军事集团的威胁。长陵地的城址呈长方形,面积巨大,但在刘邦的计划中,这座城市还将发挥更为重要的战略作用。吕后的后陵不断扩建,似乎想要证明些什么,这位大汉皇后想必有着非同寻常的内心世界。刘邦的陵墓屹立两千多年,对他来说,已经无能为力,只能躺在自己的陵寝中,创造新的历史。
发言人1 21:15
咸阳北阪是咸阳人的另一种称谓。秦王朝建都咸阳,于咸阳北板营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咸阳宫。秦末乱世中,项羽率军进入关中,对秦王朝的巨大愿望令他丧失了晋江,咸阳宫付之一炬。足足烧了三个月方才熄灭,显然一片废墟。这很可能为刘邦修造成提供了绝佳的场地和建筑材料。咸阳原地势高亢,黄土深厚,是关中腹地唯一山环水绕之峻急半圆。秦国建都于此,正是看中了咸阳原绝佳的风水,刘邦和他的谋臣们被这样一块土地自然也是青睐有加,在这里营建长陵亦非凡。长岭居高临下,以一种胜利者姿态俯视着前朝宫殿的废墟。
发言人1 22:50
在刘邦看来,在秦咸阳宫废墟旁修建长陵,经济上可能有三大好处,其一,项羽一把火烧掉了前朝的宫殿,正好腾空了咸阳塬,节省了大笔拆迁费用。其二,咸阳宫规模空前,大火不可能将所有建筑材料烧毁,还有很多能够使用的材料可供营建长陵之用。如此一来,长陵建筑材料的采购、运输费用大大降低,有效减轻了国家负担。长陵选址咸阳宫畔的第三个好处是可以通过渭桥将咸阳原与长安城连接为一个整体,从咸阳塬上搜寻到的物资与建材,不仅可供长陵营造使用,还可以通过魏桥送长安城支援未央宫的营建。经济难题得到了近乎完美的解决。
发言人1 24:11
然而,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伟大政治家,刘邦的眼光看得更长远,他还要为长陵寻找重要的政治意义。长陵不仅仅是一座帝陵,更将成为维护王朝政治稳定的屏障。那么,刘邦是怎样达成这一目的的呢?长陵以北,刘邦营建了一个叫做程灵翼的县级行政单位,作为特殊行政区,为自己守护陵园灵异又称陵县,通过迁徙大理人口聚集在陵墓旁而形成,是帝陵的重要组成部分。灵异源于秦代秦始皇为自己修建陵墓时,曾营建离异。刘邦的长岭役不仅规模巨大,而且暗藏天机。
发言人1 25:30
西汉立国之初,国力羸弱,政局不稳,面对实力不容小觑的秦末旧贵族和军事集团,刘邦感到十分头疼。这些旧贵族往往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在政治上也能一呼百应,如果处理不当,恐将重蹈强秦的覆辙。同时,汉初实行的是特殊的郡国制政体,分封的异姓诸侯王始终落入刘邦心中,难安。为了消除地方势力和军事集团的威胁,刘邦借营建长陵邑令,关东贵族和豪强迁徙到关中来,以充盈长陵邑的人口,同时对其事业安抚怀柔的政策。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劳动力从关东转移到了京师地区,使得人力资源几近枯竭的关中地区人口激增,经济迅速增长。
发言人1 27:02
长陵地的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2200米,东西宽1245米,面积巨大。今天的长陵邑早已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只有地面上保留下来的南北西三面城墙还依稀可辨。奇怪的是,恢弘如此的长陵邑竟然没有东城墙。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奇特的现象,至今仍是历史遗案。
发言人1 27:51
将长陵选址于咸阳远,又在长陵以北设立了巨大的长陵邑。这样宏大的帝陵布局,处处充满了精心的谋划。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刘邦的计划中,这座城市还将发挥更为重要的战略作用。
发言人1 28:19
公元前200年,刘邦在今天山西省境内的白登山,被一群来自北方草原的飘痕迹围困长达7日7夜。是谁有能力让这个曾经灭秦破楚的皇帝如此狼狈不堪?答案是匈奴。匈奴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北方游牧民族,祖居欧亚大陆腹地的蒙古大漠和草原,以游牧和掠夺为生,令人闻风丧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防御匈奴南侵,命大将蒙恬率领30万清军主动出击,一路向打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并在今天的陕西省榆林地区屯兵驻扎。不仅如此,蒙恬还沿着黄河至阴山一线构筑城塞,连接并修复秦、赵、延中国的长城,构建起了一条强大的匈奴防线。
发言人1 29:53
然而,秦始皇死后赵高勾结丞相李斯,改遗诏拥立胡亥,并将蒙恬逼杀30万。长城军团瞬间失去了强力领袖,秦末战乱,长城军团奉命南下剿灭叛军,却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全歼。从此,这只强大的军队彻底消失,北方防线也很快被匈奴人突破。从此匈奴西边一兵秣马,开始了对西汉长达的危险。
发言人1 30:47
刘邦营建长陵邑正是为了抵御匈奴的南下,在西汉初年国力虚弱的情况下,汉朝魔力抗击匈奴,主动进攻不可胜算,亲身经历过白登战役的刘邦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于是,营建一座灵异,使之充当长安城的伪方哨卡,成为了一个极为高明的战略布局。通过从经济、政治和军事三个方面进行缜密的谋划布局,刘邦以长岭为基础,构建起一整套战略方针。修建地陵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一个封建帝王的个人需求,而是上升到了巩固国本的国家战略高度。长陵已经不会对汉王朝的统治构成威胁了。刘邦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放下那块压在他心头多年的石头,坦然想用自己的伟大陵墓,他的帝陵将凌驾于秦朝故都之上,成为震慑前朝运输的不朽象征。
发言人1 32:36
自从起兵造反,刘邦走过了一条漫长的坎坷之路,那些对手、朋友、属臣都陆续离他而去。人们往往感慨于他的流氓英雄的矛盾性格,热衷于评判他的功过。是非但谁也无法否认,正是这个时而英雄豪迈,时而痞气十足的刘邦,亲手缔造了伟大的大汉王朝。
发言人1 33:17
现在刘邦即将走到人生的尽头,陪伴在他身边的是他的妻子吕雉。这位坚强的女人与刘邦一同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多年之后,她将追随刘邦葬入长陵的后。西汉皇帝的陵园通常有帝陵和后陵共同组成,后陵的规模远小于帝陵,以此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但吕后的这座后陵竟然与帝陵拥有相近的规模,这难道不是大不敬的僭越吗?刘邦死后,作为西汉的实际统治者,吕后的权力欲望也在不断膨胀,他的后陵不断扩建,似乎想要证明些什么。这个与刘邦纠缠一生,视权力如生命的大汉皇后,想必有着非同寻常的手段和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刘邦的生命不可避免的走到了尽头。
发言人1 34:58
公元前195年,汉开国皇帝刘邦驾崩于未央宫,入葬长陵。历史选择了刘邦来完成统一中国的重任,刘邦没有辜负自己的使命,创建了一个辉煌无比的王朝,成就了一段无可比拟的传奇。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刘邦都是一位世界级的伟人,是他和子孙们共同的努力,铸就了中国汉文化的宏基伟业。
发言人1 35:51
刘邦的陵墓屹立两千多年,当他合上眼的那一刹那,心中是否依旧满怀对权力的不舍,是否依旧对身后的王朝心怀忐忑?无论如何,他对人世间的一切已经无能为力,只能疲惫的躺在自己的陵寝中,俯瞰着自己的子子孙孙,创造新的历史。这就是长陵,一座刘邦为自己胜利的丰碑。
发言人1 37:13
往事今生尘飞扬,孔雀残垣在身旁。你我像个黄土街。往事都实现他。
发言人1 37:43
带我飞燕留存时间。
发言人1 37:55
不是不想,我说星星也。
发言人1 38:08
青木挂念,请心。
# 要点回顾:
# (1)哪些历史事件或人物与咸阳原有关?
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在此建立李周强邦;公元前221年,始皇嬴政再次统一中华大地;公元前202年,高祖刘邦再次创建大汉王朝;公元581年,文帝杨坚在此打造强隋帝国;公元618年,高祖李渊再次开创盛唐版图。
# (2)咸阳原在哪个位置,有哪些历史价值?
咸阳原位于陕西关中地区的渭河北部,曾是大秦帝国都城所在之处,也是整个西汉王朝的皇家墓葬区。
# (3)刘邦陵墓修建的地理位置和规模如何?
长陵是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陵墓,位于咸阳原,是一个规模宏大、结构严谨的陵墓。
# (4)刘邦为什么反对修建未央宫?
刘邦反对修建未央宫是因为他认为天下尚未安定,成败未定,不应该花费大量资源修建这样宏大的宫殿。
# (5)刘邦为什么会担心修建宫殿和陵墓?
刘邦担心修建宫殿和陵墓会耗资巨大,导致财政困难,从而影响政权的稳固。
# (6)帝陵的营造对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何影响?
帝陵的营造对国家消耗巨大,极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 (7)长陵的特点是什么?长陵的陪葬墓区有什么特点?
长陵是西汉王朝的第一座帝陵,位于咸阳原上,占地面积巨大,陵冢呈覆斗形,底部东西宽153米,南北长135米,整体高达31.94米。陵园内外布满了豪华的寝殿、便殿等礼制建筑。长陵的陪葬墓区规模巨大,陪葬人数近百人,每个墓冢占地不多,井然有序,周勃墓中出土了驰名中外的三千彩绘兵马俑。
# (8)咸阳北阪和长陵的选址有何关系?
咸阳北阪是咸阳人的另一种称谓,秦王朝建都咸阳,于咸阳北阪营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咸阳宫。刘邦在秦咸阳宫废墟旁修建长陵,节省了大笔拆迁费用,而且还有很多能够使用的材料可供营建长陵之用。
# (9)长陵的政治意义是什么?
长陵不仅仅是一座帝陵,更将成为维护王朝政治稳定的屏障。刘邦营建了一个叫做程灵翼的县级行政单位,作为特殊行政区,为自己守护陵园灵异又称陵县,通过迁徙大理人口聚集在陵墓旁而形成,是帝陵的重要组成部分。
# (10)西汉建立之初,国力和政局如何?刘邦采取了什么策略来应对威胁?刘邦为何营建长陵邑?
西汉建立之初,国力羸弱,政局不稳,刘邦采取了迁徙关东贵族和豪强到关中来,以充盈长陵邑的人口,同时对其事业安抚怀柔的政策来应对威胁。刘邦营建长陵邑是为了抵御匈奴的南下,并以长岭为基础,构建起一整套战略方针。
# (11)长陵地的城址为何没有东城墙?
奇怪的是,恢弘如此的长陵邑竟然没有东城墙,原因至今仍是历史遗案。
# (12)长陵地在刘邦的计划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长陵地在刘邦的计划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战略作用。
# (13)刘邦在白登山被围困的原因是什么?秦始皇死后,匈奴是如何影响汉朝的?
刘邦在白登山被来自北方草原的匈奴围困长达7日7夜。秦始皇死后,匈奴西边一兵秣马,开始了对西汉长达的危险。
# (14)吕后的后陵与帝陵有何不同?
吕后的后陵与帝陵拥有相近的规模,这似乎是大不敬的僭越。
# (15)刘邦的陵墓有何象征意义?
刘邦的陵墓是为他胜利的丰碑,象征着他和他的子孙们共同的努力,铸就了中国汉文化的宏基伟业。